查看原文
其他

回老家消遣春光

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-08-31
点击上方“人民作家”加关注




散  文





回老家消遣春光



北京|徐有三






突然有种感悟,消遣春光的最好方式是回一趟老家。

那里适合放逐自己。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身心,吹着熟悉的杨柳风和着泥土酽酽的味道,如春水开闸,恣意奔放。

想一个人坐在高高的山岗上,小时候砍柴放牛的地方。日头升起,看千山万岭云蒸霞蔚;夜幕下,明月朗照,看山坳里的村庄笼着薄薄的轻纱;周遭松林呼啸,一眯眼就被带到波涛浩荡的大海上。

还想一个人坐在屋檐下,晒着午后暖阳,听风摇晃着篱笆墙,晕乎乎打个瞌睡,梦里一家人笑语喧哗。

父母亲刚刚好开启一场春忙,起早贪黑,呵护一切生命应着节令生长。

想和父母亲说说话:

说母亲孵育的鸡鸭,毛茸茸的小家伙叽叽喳喳,它们的妈妈乐呵着招呼它们去后山草丛中捉虫子;

说母亲的菜地,韭菜、葱蒜、豌豆苗绿油油,莴笋比胳膊还粗,各种瓜豆种埋进土里,等一场雨催芽;

说父亲伺候的庄稼,沤进泥土里的花草正在发酵,早稻秧苗见风长,正由鹅黄转青,成片的油菜花映亮不苟言笑的父亲的黑脸堂。



母亲的菜园地早已荒芜,草淹没了被母亲侍弄过几十年的和母亲肤色一样的土壤。东山排一溜茂盛的茶树不见了,现在正是母亲摘茶炒茶的好时候,芽头一律用报纸包紧,专为她儿女留着。恍惚中,掠过鼻尖,一缕独特的清香。

我家的责任田,父亲守护了半辈子,是谁留下的凹凸不平还有凌乱脚印,像被撂了荒?显然不是成熟的农人。那个人是心不在焉还是懒散?父亲种田,一锨一锄,耕耘收割,从来都是一丝不苟,像在完成某种神圣使命。

黑六间的土屋,一砖一瓦都塞满我儿时的记忆,可是已经坍塌。瓦砾堆中,野荆棘的藤蔓牵得比我此时的思绪还长。

门前,攒着星星点点小白花的,是荠菜,一抓一大把,可惜老了;马齿苋水嫩;槐花传来阵阵甜香。曾经它们挤满我家厨房案板,母亲能用不同方法做出各种美味,滋润着我们整个春天的味蕾。堂厅里那自去自来的两只小燕子,不知道飞入了谁的家。

父母亲坟头的黄金树,五年了,蹿得又高又壮,新旧五彩幡迎风飘扬。漫山映山红绽放着那年的颜色,吐露着那年的芬芳。

没有父母的人再也不能活成那年孩子样。


我像突然闯入我自己村庄的陌生人,在村头奔跑嬉戏的孩子躲进妈妈的怀抱;年轻的妈妈皱着眉头,终于想起了我,亲切地喊我姑奶奶。

村子里大多人家大门紧闭,铁锁锈蚀,窗檐落满灰尘,显然不住人很久了。贯穿村子的水泥路很宽敞,可是行人寥寥车辆稀疏。

大毛哥,替我父母给上学时期的我写了多年的信,就在年前走了。新砌的墓冢很气派,没有烧尽的纸钱围着坟头,蝶一样飞起又落下。

小华,大我二十岁却一直很客气地喊我姑姑的男人。标准的中国式农民,最配得上纯朴勤劳善良之类的词,年后走了,墓碑上还有家人眼泪的痕迹。

那些年双抢季只有他愿意和我家姐妹换工抢收抢种,对我这样不善农事的小姑娘也不嫌弃。他说:“双抢双抢,多个棒槌轻四两。”我这个棒槌只能喂喂稻把,撒撒秧把。他专干重体力活,打稻挑稻拉犁,从不惜力。

一位叔叔,年前患病,我们都以为过完这个春天老人家会好起来,可是也急急地走了,在清明前的一天夜里。院子里,他种的蚕豆正在扬花,麦子蓬蓬勃勃。

那些看着我长大的乡亲们,走了许多。可我印象中都是他们年轻时模样,戴着草帽卷着裤腿沾一身泥巴。犁田、甩耙,开荒地、修水塘,肩挑背驮,“嘿哟嘿哟”,意气风发,浑身抖落的都是力量。

行在田间地头,多么渴望还能遇见他们。看他们慈爱地向我走来,听他们唤我一声小名。

清明日,远远近近的子孙们,外出打拼谋生的、求学的,被先祖召唤归来,把一个个坟头装扮出节日的喜庆。“我是谁?”“我来自哪里?”我们苦寻的答案就在这里。

逃离故土又回归故土,山村有多辽阔,我们的故土情结就有多深厚。父母在,人生有来处;父母不在,人生剩归途。走在来处和归途中,我们演绎生命轮回。

回一次老家能收获内心如此盛大气场,抚平年岁渐高带来的局促与忐忑。





一定要见见有情有趣的故友,我们一起虚度时光,我们活一回最闲的人。

比如煮一壶新茶,闻一闻氤氲满屋的香,品一品绵长的余味,醇、甘、润;

比如像年少时那样,比一比手掌上生命线、智慧线、情感线长短粗细,假装很懂手相学;

比如开着车,在乡村公路上一直跑,不开导航;

比如逗一逗不知从哪儿蹿出来的一只两只慌慌张张的蚂蚁;

比如等到夕阳一点点隐没,青山绿水渡上一层金光,村落炊烟四起,羊群排出盛大阵容咩咩着回圈……

比如说说我们共历的过往。任时光雕琢不褪色的,说过无数遍却总也说不厌的故事。

快乐的或者忧伤的,浮在梦境里的美事或者沉在疮疤里的糗事……说着说着我们一起笑,笑着笑着我们一起哭。



生命的原点,剪不断的根须深深盘结的地方,无论你离开多久,只要还有可供打搅的人在线,你都不会被陌生化。

无须刷存在感。有他们在,就像连接母体的脐带在,我也就必然存在。是他们让我找到了回娘家而不是回故乡的感觉。

晨光熹微中,我走出车站,你静静地等在最近的岔道旁。

长长的回程路,你起了一个大早送我出发。我不说再见,搭上列车北上;你闷声不响把车开回来时的方向。

孤独和离别是人生常态。思念可以穿越山高水阔,简单到极致的幸福莫过于有斯人可想。轻轻的,许我们别来无恙。



作者往期作品

(点击标题即可阅读)

1、土根在城里

2、回娘家

3、人情债大似天呀!

4、乡村四月

5、保洁小俞

6、游潭柘寺

7、再见已不是当年

8、就地过年

9、一个人的山高水远

    

特别推荐

(点击标题阅读)

1、为什么说“从小一观,到老一半”?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

2、

3、

4、

5、


栏目主编:陈劲松责任编辑:张亦怡实习编辑:金海霞


文/徐有三

北京中学语文老师,潜山市作协会员,安庆市作协会员,北京东城作协会员。热爱读闲书、码闲字。读书是为了遇见有趣的灵魂,码字是为了沉淀自己,悦纳自己。

诵/子厚


本名金恩顺,居北京。声音演绎者,曾在多家媒体刊物发表过文章。用文字抚慰灵魂,用声音温暖心田。


每周一期    周六发布

(点击眉头上“人民作家”可任意阅读)


  本期目录  

封面文章回老家消遣春光(北京|徐有三散文

苦楝花开江苏|沈春涛)

人生共岁月一色(上海|陈慧谷)

诗组诗意的姓名,芬芳的人生(内蒙古|霍春升)小说马蜂和女人(上海| 胡敏)

  上期目录 

点击标题即可阅读

封面文章半山听雨(江西|戴春玲)诗歌

夏夜曲(湖北|吴先和

风吹麦浪(湖北|张利霞)

散文土香古香书香(江苏|顾正宏)迷情塞罕坝(河南|田健)赊小鸡(山东| 刘培华)

投稿须知

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。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;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,按要求式样发稿;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。文章发布后,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;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。

本刊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 

联系方式:18861952100(微信同号)

栏目编辑:18105113751(微信同号)

投稿信箱:renminzuojia@163.com

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,欢迎在文章后点赞和留言,以示鼓励!

欲了解《人民作家》详细资讯,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,从下方菜单中查询。

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!


我就知道你“在看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